close
紐西蘭南島「凱庫拉」賞鯨之旅(老包) -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839
前言:
凱庫拉距基督城北方189公里,約2個半小時車程,座落於紐西蘭南島東北岸之「凱庫拉(Kaikoura)半島」,是此趟賞鯨之旅的目的地,此一由石灰石和粉質砂岩所構築而成之鉤狀形的岩礁,成型予6千萬年前,在經過長期的風、雨及海水的侵蝕形成了支離破碎,崎嶇不平的石灰石礁岩地形及沙質沙灘,尤其是在距離岸邊約3公里之海域中,更形成了深達1,000公尺以上之海溝,即一般所稱的凱庫拉海溝,在此海溝的外側更緊接著南太平洋中一個更深的水下的峽谷-「亥庫巒吉(Hikurangi )海溝」,造就了一個適合大型海洋生物棲息的處所;加以半島正處於溫暖的北方潮流與南方冷潮交會之地,棲息了豐富的各類浮游生物及魚蝦, 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多類型的海中生物,更由於這些豐富的食物鏈,以及有足夠大型海中生物活動的深沉海域,因此吸引了巨型烏賊、海豹、海豚及鯨魚等來此覓食及綿延後代,造就了此地成為紐西蘭重要賞鯨所在.
史地:
根據毛利傳說故事,天父地母所收養半人半神的「茂伊」,當其釣起紐西蘭北島這條大魚時,就是坐在凱庫拉半島這塊獨木舟的橫椅板上;也有一說凱庫拉半島係由天父地母的四子「圖」(Tu) 以「海洋魔術劍」雕琢而成(按米佛峽灣亦為「圖」以該劍所雕之經典之作);此外毛利亦傳說該地係毛利大力士Tama ki te Rak 因在此地貪食鯨魚,以致誤了救回三個老婆的時機,而毛利語的Kaikoura,意思是「吃小龍蝦之處」(其中Kai─to eat,Koura─crayfish),意謂著這裡出產生猛的小龍蝦,可惜過度商業化後,價廉物美的小龍蝦已是昔日的陳年往事.
800 年前即有毛利人居住在此,依賴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及「恐鳥(Moa)」為生,按於19 世紀50 年代,該地一處墳墓中,發現了一個人的骨骼,手骨中拿著紐西蘭歷史上最大且最完整的「恐鳥」 蛋化石; 毛利人並在此半島環山區建立至少十四個「山寨(Pa)」; 而捕鯨產業吸引了最早期的歐洲移居者,羅伯特・Fyffe 在此建立了第一支捕鯨團隊的駐地, 1850 年以後由於鯨魚數量減少,當時漁民不得不放棄了捕鯨產業,1964年紐西蘭政府立法限制捕鯨業的發展,1978年更宣佈將半島設立為「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區」,這也是世界第二個被聯合國命名為「 21 Green Global」之區域,目前「凱庫拉」約有3,000~4,000人口,以魚、牧及觀光為主業.
鯨魚:
世界上的鯨魚細分超過80個品種,但粗分只有兩個品種,一為「齒鯨」另一為「鬚鯨」;其中「齒鯨」如抹香鯨及海豚,下顎有齒(上顎無齒),以魚類及烏賊為主食,軀體上只有一個換氣孔; 「鬚鯨」如藍鯨及長鬚鯨,嘴中長有類刷子狀之鬚,吞水入口後,將水由鬚間排擠出,留下魚蝦於口中, 軀體上有兩個換氣孔.
鯨魚屬哺乳類動物(無鰓而依靠肺呼吸,故需出水換氣),由熱帶海域到南極冰洋均有其蹤跡,外形上與魚類最大差別為水平的尾鰭(魚類為垂直的尾巴),鯨魚體型差距極大,大焉者像座747飛機,小者像個14~17歲的小孩;按世界最大的藍鯨,目前約有100萬頭,身軀可達31公尺高(約9~10層樓高),200公噸重(約747客機重量),心臟約為一部金龜車大小,而光一個舌頭就重達4公噸,腦容量更可達7公斤;而最小的海豚只有1.5公尺長,80~100公斤重,大小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鯨魚平均9~12個月懷孕一次(抹香鯨約每16個月懷孕一次),均為胎生,幼鯨出生後由母鯨哺予乳汁, 母鯨乳汁極為營養,脂肪含量高達40%~50%(為一般牛奶的10~15倍),是以幼鯨成長的非常快速,以幼藍鯨為例,每日喝400~500公斤的母乳,體重每小時成長4公斤,一天體重可增加80~100公斤,4~5年成熟;又由於海洋中哺乳無法像路上動物,由小baby含著母親乳頭哺乳,是以一般母鯨係以噴乳方式將母乳射入幼鯨嘴中.
在凱庫拉海域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計有:
抹香鯨(Speram Whale) )-出現機會最高 赫克特海豚(Hector Dolphin)-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839
NZ海域較特殊品種
座頭鯨(Hunpback Whale)又稱大翅鯨 暗色斑紋海豚(Dusky Dolphin)
殺人鯨(Orca Whale) 頩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
領航鯨(Pilot Whale)-出現機會最低 皮毛海豹(Fur Seel)
報到:
凱庫拉的賞鯨活動係由一家叫做「賞鯨活動」(whale watching) 的公司所承辦,每天視天候分3~16個船班出航賞鯨,一般標準航班為7:15am, 10:00am,12:45noon及3:30pm,為了配合上午離開基督城,傍晚要抵達漢默溫泉(Hanmer Spring)之行程,最佳的航班就是12:45那班,惟12:00 前必須報到,也就是說午餐時間必須提前,而且必需餐後撐著肚子登船,對於易暈船者不啻雪上加霜,好在不論餐前或餐後登船,會暈者恆暈之,不暈者就是不暈,船公司於船艙中無限量供應嘔吐袋及面紙,筆者最高記錄替一位新婚的男性團員丟棄嘔吐袋高達15袋之多,不過一般而言絕大部份的暈船者,雖暈的利害,但一聽到鯨魚現身,立刻一手拎著相機,一手握住嘔吐袋,飛奔上艙頂賞鯨去也,待鯨沉再回艙續暈.
whale watching公司座落在鎮中心區的北側,公司建築物面海,背對鎮區主幹道旁邊的海堤上,深淺不同藍色的構圖,所畫出的海洋哺乳動物及毛利圖騰,點綴了賞鯨公司建築物的外牆,遊人由朝南停車場方向的正門進入,先至左側櫃檯辦理check in報到手續,付費後一人取得一張電腦打印的登船証(大小像7-11購物後之發票),公司職員會特別以彩色記號筆在船班時間處標示不同顏色,以方便區分登船批次;12:00左右同批次遊客集合於賞鯨公司建築物中段之視聽室,聽船公司職員簡單介紹及觀看DVD,約12:05登上船公司之冷氣巴士轉往「南灣」(South Bay),登車前司機會驗看登船証,車程約8~10分鐘,行程中會放DVD說明登船安全事宜,車抵「南灣」後隨即等候登船.
登船:
Whale watching公司目前擁有四艘快艇,船體大小約等於去第阿那螢火蟲洞跨湖之船舶,但外型較新潮及流線,船速也快的多,船的外表亦漆有海洋哺乳動物及毛利圖騰之圖案,每艘船約可搭乘50人左右,遊客由船首登船,順船左舷入船艙, 艙內由左至右設置二行座位,每行有四個座椅,由前至後共計7 排座椅,艙內挑高廣角,高度超過一層樓高,前1/5為駕駛艙,與客艙雖無隔板,但正副駕駛座高置於前,其椅背高度設有60吋電視,阻擋了遊客的視線,無法看清駕駛過程; 前艙左右兩側設艙門各一,遊客可於船停機時間,經船長通知許可,步出至左右船舷,並可由船舷轉進之前後甲板,此外後艙正後亦設有一門,同樣遊客可於停機時間,經船長許可,步出至後甲板;後甲板左右兩側各設有洗手間(嚴格僅限真正大小號者使用,如需嘔吐請限坐於座位上),洗手間側設有扶手樓梯,遊客可由此登上露天頂甲板,上設有不鏽鋼把手,方便遊客站立艙頂扶持賞鯨及照相之用;一般而言賞鯨船在追逐鯨豚時,所有遊客必需坐於座位上, 此時雖採快速行進,但遊客暈船情形較少,反而是發現鯨豚蹤跡,鯨船慢速或停機讓遊客出艙賞鯨時,因船舶隨波逐流,上下左右搖擺,才是造成暈船的主因.
船前艙設置之60吋液晶電視除於船出航時介紹安全事項外,全程中有專人配合螢幕以英文說明,除了介紹行程中可能見到之鯨豚、海豹及各式各樣的海鳥,同時也以3D圖形介紹凱庫拉半島及凱庫拉海溝,尤其是以衛星定位於3D海圖上標示賞鯨船的方位、距離(岸距及與附近海域其他賞鯨船之距離)、風速及航速(螢幕左上角)、深度(螢幕右側細長區塊顯示有奧克蘭雲宵塔之圖形,船出航後雲宵塔會隨著海水深度等比率出現螢幕上,按雲宵塔340公尺高,當海水深度達170公尺時, 螢幕上會顯示一半的雲宵塔),船出航約20~30分鐘後即由淺岸跨入深達1,000公尺以上的凱庫拉海溝區域,此時螢幕上的雲宵塔會由只顯示半座,快速的變化增長成三座垂直相頂在一起的圖形,遊客心境亦隨塔增而上衝,因為越來越接近鯨魚的棲息處了.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839
賞鯨:
依據Whale watching公司多年經驗,出船看到鯨魚的機會高達95%,是以船公司大膽招徠之廣告上寫著-「不見鯨魚,退費80%」,問題是已經跑了那麼遠的路程了,就是要來看鯨魚,誰還在乎退多少! 相信大伙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才是,因此不論原因我們要鯨魚,不要退費;大概船長也是將心比心,每回出航總是盡力尋尋覓覓,有時好不容易看到一兩隻鯨魚,遊客已大呼值回票價時,船長似乎還不滿意,更全然不顧那些已暈的七昏八素,吐的胃酸都溢出的可憐遊客,仍堅持航向另一區域,船長解釋說:「因為40~50分鐘前那海域曾出現數隻鯨魚,推算隨時可能會再出水換氣」,因此在暈船者哀號叫”No!”與不暈者高興大叫”Yes!”聲中,宣佈遊客歸座繼續航程,覓鯨去也!
船長在航行途中不斷以無線電跟其他賞鯨船或賞鯨直昇機互通鯨魚出沒的訊息,原則上船長絕對不用聲納等探測儀器,來探索魚群,以避免傷害到鯨魚,由於鯨魚係靠自身放射音波定位,因此船體甚至連船上馬桶的沖水設施,均經過特殊設計以降低噪音, 船員們也靠經驗來找鯨魚,他們依據多久前哪一塊海域曾出現過鯨魚,即可推算還有多久鯨魚會再出水換氣,而提前抵達守株待兔,並以長杆上裝備有海底麥克風的探測杆,伸入海中借著耳機,尋找鯨魚浮起的跡象,當鯨魚終於浮出水面,船長以慢機操控船身,永遠以船頭對魚尾或魚的後側,並保持在30公尺的距離觀賞,以免干擾鯨魚的換氣活動,此時所有遊客在獲得船長的首肯後,立即一窩蜂的從船艙衝上船舷或甲板(上層露天甲板取景較易),相機卡擦卡擦拍個不停,當船長突然廣播說:”She is going to dive! Let your camera READY!”, 按鯨魚換氣完成轉身預備再入水的一霎那間,是最著名的魚擺尾入水的鏡頭,船長就是要提醒大家把握機會,抓到這令人感動且稍縱即逝的一刻!
抹香鯨:
凱庫拉的賞鯨活動雖說可見到多種鯨魚,但筆者多次來此,除了看過一次幼小的翅鯨外,餘見到地均是抹香鯨(Sperm Whale),一般一處海域出現1~2隻,即屬難能可貴了,因此船長總會再轉場另尋其他賞鯨機會,必讓遊人滿意方歸,但筆者有幸與雄獅旅遊的紐澳線控林永恩小姐,於2008年 12月31日下午,在同一水域竟先後出現了9隻大小不同的抹香鯨,牠們不但浮游在一起,更自動排成一排,讓遊客high上了天,連船員均以為是難得一見的奇觀,全船遊客大感運氣絕佳,下船後雖去買了張樂透,可惜沒中.
按抹香鯨有白色油狀分泌物,西方人誤以為是精子,故取名為Sperm Whale,如果按字面翻譯Sperm是精子,似應譯成「精子鯨魚」,但實際上該白色油狀分泌物,係鯨魚胃中存有為消化的烏賊而分泌的膽汁,在其腸中累積凝結成為的固態物,因係珍貴的香料原料,被稱為「龍涎香」,是以我們叫它抹香鯨,又因其頭部較大,又被稱為「巨頭鯨」,按其頭部呈方型而非一般鯨魚的流線型,佔全身長度的40%,真是大頭! 大頭!下雨不愁.
抹香鯨體型是世界第三巨大的鯨魚,也是體型最大的齒鯨(按藍鯨體型第一,鰭鯨具次,但均非齒鯨),身軀呈深灰到棕色,嘴緣呈百色,無背鰭但有小塊類背鰭的隆起,下顎有18~25顆牙,單一氣孔長於頭前端左側,故換氣時氣體前傾45度,體重可超過100公斤,身長一般18公尺,最長可達20公尺, 一般鯨魚每次下潛時間為30~60分鐘,但最長有達到2.5小時的紀錄, 抹香鯨每次浮出水面換氣僅5~10分鐘,由於身軀大部份被海水覆蓋,遊客只能見到噴孔後方至背鰭的部份.
抹香鯨喜組一夫多妻制的小家庭(其他種類鯨魚成群習性較不顯著),一般鯨魚平均9~12個月懷孕一次,但抹香鯨約每16個月才懷孕一次,均為胎生,幼鯨出生後由母鯨哺予乳汁,公鯨職司保護,是以船隻靠太近或其他雄鯨接近,公抹香鯨會主動攻擊.
結語:
由基督城北上沿著「高山太平洋金三角公路」可以選擇三角頂之三處地點拜訪,包含「凱庫拉」(Kaikoura)、「漢默溫泉」(Hanmer Springs)或是「懷帕拉」(Waipara);其中「凱庫拉」以觀賞海洋哺乳動物聞名,背山面海的安靜小漁村,在這裡可以觀賞鯨魚、海豚、海豹,甚至可以和鯊魚一起潛水; 「漢默溫泉」是一個擁有溫泉美人湯的Spa小鎮,綠意盎然的橡木林中,充斥各種休閒活動,如登山越戰車、健行、噴射船、高空彈跳等,更可於露天溫泉中放鬆心靈,疏解疲勞;而「懷帕拉」是紐西蘭最新的葡萄園區,可於酒莊中享用午餐,品嘗甘醇的黑皮諾(Pinot Noir)和瑞斯玲(Riesling)葡萄所釀製的佳釀,此外當地產的榛果、橄欖油和薰衣草也非常誘人.
凱庫拉距基督城北方189公里,約2個半小時車程,座落於紐西蘭南島東北岸之「凱庫拉(Kaikoura)半島」,是此趟賞鯨之旅的目的地,此一由石灰石和粉質砂岩所構築而成之鉤狀形的岩礁,成型予6千萬年前,在經過長期的風、雨及海水的侵蝕形成了支離破碎,崎嶇不平的石灰石礁岩地形及沙質沙灘,尤其是在距離岸邊約3公里之海域中,更形成了深達1,000公尺以上之海溝,即一般所稱的凱庫拉海溝,在此海溝的外側更緊接著南太平洋中一個更深的水下的峽谷-「亥庫巒吉(Hikurangi )海溝」,造就了一個適合大型海洋生物棲息的處所;加以半島正處於溫暖的北方潮流與南方冷潮交會之地,棲息了豐富的各類浮游生物及魚蝦, 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多類型的海中生物,更由於這些豐富的食物鏈,以及有足夠大型海中生物活動的深沉海域,因此吸引了巨型烏賊、海豹、海豚及鯨魚等來此覓食及綿延後代,造就了此地成為紐西蘭重要賞鯨所在.
史地:
根據毛利傳說故事,天父地母所收養半人半神的「茂伊」,當其釣起紐西蘭北島這條大魚時,就是坐在凱庫拉半島這塊獨木舟的橫椅板上;也有一說凱庫拉半島係由天父地母的四子「圖」(Tu) 以「海洋魔術劍」雕琢而成(按米佛峽灣亦為「圖」以該劍所雕之經典之作);此外毛利亦傳說該地係毛利大力士Tama ki te Rak 因在此地貪食鯨魚,以致誤了救回三個老婆的時機,而毛利語的Kaikoura,意思是「吃小龍蝦之處」(其中Kai─to eat,Koura─crayfish),意謂著這裡出產生猛的小龍蝦,可惜過度商業化後,價廉物美的小龍蝦已是昔日的陳年往事.
800 年前即有毛利人居住在此,依賴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及「恐鳥(Moa)」為生,按於19 世紀50 年代,該地一處墳墓中,發現了一個人的骨骼,手骨中拿著紐西蘭歷史上最大且最完整的「恐鳥」 蛋化石; 毛利人並在此半島環山區建立至少十四個「山寨(Pa)」; 而捕鯨產業吸引了最早期的歐洲移居者,羅伯特・Fyffe 在此建立了第一支捕鯨團隊的駐地, 1850 年以後由於鯨魚數量減少,當時漁民不得不放棄了捕鯨產業,1964年紐西蘭政府立法限制捕鯨業的發展,1978年更宣佈將半島設立為「海洋哺乳動物保護區」,這也是世界第二個被聯合國命名為「 21 Green Global」之區域,目前「凱庫拉」約有3,000~4,000人口,以魚、牧及觀光為主業.
鯨魚:
世界上的鯨魚細分超過80個品種,但粗分只有兩個品種,一為「齒鯨」另一為「鬚鯨」;其中「齒鯨」如抹香鯨及海豚,下顎有齒(上顎無齒),以魚類及烏賊為主食,軀體上只有一個換氣孔; 「鬚鯨」如藍鯨及長鬚鯨,嘴中長有類刷子狀之鬚,吞水入口後,將水由鬚間排擠出,留下魚蝦於口中, 軀體上有兩個換氣孔.
鯨魚屬哺乳類動物(無鰓而依靠肺呼吸,故需出水換氣),由熱帶海域到南極冰洋均有其蹤跡,外形上與魚類最大差別為水平的尾鰭(魚類為垂直的尾巴),鯨魚體型差距極大,大焉者像座747飛機,小者像個14~17歲的小孩;按世界最大的藍鯨,目前約有100萬頭,身軀可達31公尺高(約9~10層樓高),200公噸重(約747客機重量),心臟約為一部金龜車大小,而光一個舌頭就重達4公噸,腦容量更可達7公斤;而最小的海豚只有1.5公尺長,80~100公斤重,大小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鯨魚平均9~12個月懷孕一次(抹香鯨約每16個月懷孕一次),均為胎生,幼鯨出生後由母鯨哺予乳汁, 母鯨乳汁極為營養,脂肪含量高達40%~50%(為一般牛奶的10~15倍),是以幼鯨成長的非常快速,以幼藍鯨為例,每日喝400~500公斤的母乳,體重每小時成長4公斤,一天體重可增加80~100公斤,4~5年成熟;又由於海洋中哺乳無法像路上動物,由小baby含著母親乳頭哺乳,是以一般母鯨係以噴乳方式將母乳射入幼鯨嘴中.
在凱庫拉海域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計有:
抹香鯨(Speram Whale) )-出現機會最高 赫克特海豚(Hector Dolphin)-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839
NZ海域較特殊品種
座頭鯨(Hunpback Whale)又稱大翅鯨 暗色斑紋海豚(Dusky Dolphin)
殺人鯨(Orca Whale) 頩鼻海豚(Bottlenose Dolphin)
領航鯨(Pilot Whale)-出現機會最低 皮毛海豹(Fur Seel)
報到:
凱庫拉的賞鯨活動係由一家叫做「賞鯨活動」(whale watching) 的公司所承辦,每天視天候分3~16個船班出航賞鯨,一般標準航班為7:15am, 10:00am,12:45noon及3:30pm,為了配合上午離開基督城,傍晚要抵達漢默溫泉(Hanmer Spring)之行程,最佳的航班就是12:45那班,惟12:00 前必須報到,也就是說午餐時間必須提前,而且必需餐後撐著肚子登船,對於易暈船者不啻雪上加霜,好在不論餐前或餐後登船,會暈者恆暈之,不暈者就是不暈,船公司於船艙中無限量供應嘔吐袋及面紙,筆者最高記錄替一位新婚的男性團員丟棄嘔吐袋高達15袋之多,不過一般而言絕大部份的暈船者,雖暈的利害,但一聽到鯨魚現身,立刻一手拎著相機,一手握住嘔吐袋,飛奔上艙頂賞鯨去也,待鯨沉再回艙續暈.
whale watching公司座落在鎮中心區的北側,公司建築物面海,背對鎮區主幹道旁邊的海堤上,深淺不同藍色的構圖,所畫出的海洋哺乳動物及毛利圖騰,點綴了賞鯨公司建築物的外牆,遊人由朝南停車場方向的正門進入,先至左側櫃檯辦理check in報到手續,付費後一人取得一張電腦打印的登船証(大小像7-11購物後之發票),公司職員會特別以彩色記號筆在船班時間處標示不同顏色,以方便區分登船批次;12:00左右同批次遊客集合於賞鯨公司建築物中段之視聽室,聽船公司職員簡單介紹及觀看DVD,約12:05登上船公司之冷氣巴士轉往「南灣」(South Bay),登車前司機會驗看登船証,車程約8~10分鐘,行程中會放DVD說明登船安全事宜,車抵「南灣」後隨即等候登船.
登船:
Whale watching公司目前擁有四艘快艇,船體大小約等於去第阿那螢火蟲洞跨湖之船舶,但外型較新潮及流線,船速也快的多,船的外表亦漆有海洋哺乳動物及毛利圖騰之圖案,每艘船約可搭乘50人左右,遊客由船首登船,順船左舷入船艙, 艙內由左至右設置二行座位,每行有四個座椅,由前至後共計7 排座椅,艙內挑高廣角,高度超過一層樓高,前1/5為駕駛艙,與客艙雖無隔板,但正副駕駛座高置於前,其椅背高度設有60吋電視,阻擋了遊客的視線,無法看清駕駛過程; 前艙左右兩側設艙門各一,遊客可於船停機時間,經船長通知許可,步出至左右船舷,並可由船舷轉進之前後甲板,此外後艙正後亦設有一門,同樣遊客可於停機時間,經船長許可,步出至後甲板;後甲板左右兩側各設有洗手間(嚴格僅限真正大小號者使用,如需嘔吐請限坐於座位上),洗手間側設有扶手樓梯,遊客可由此登上露天頂甲板,上設有不鏽鋼把手,方便遊客站立艙頂扶持賞鯨及照相之用;一般而言賞鯨船在追逐鯨豚時,所有遊客必需坐於座位上, 此時雖採快速行進,但遊客暈船情形較少,反而是發現鯨豚蹤跡,鯨船慢速或停機讓遊客出艙賞鯨時,因船舶隨波逐流,上下左右搖擺,才是造成暈船的主因.
船前艙設置之60吋液晶電視除於船出航時介紹安全事項外,全程中有專人配合螢幕以英文說明,除了介紹行程中可能見到之鯨豚、海豹及各式各樣的海鳥,同時也以3D圖形介紹凱庫拉半島及凱庫拉海溝,尤其是以衛星定位於3D海圖上標示賞鯨船的方位、距離(岸距及與附近海域其他賞鯨船之距離)、風速及航速(螢幕左上角)、深度(螢幕右側細長區塊顯示有奧克蘭雲宵塔之圖形,船出航後雲宵塔會隨著海水深度等比率出現螢幕上,按雲宵塔340公尺高,當海水深度達170公尺時, 螢幕上會顯示一半的雲宵塔),船出航約20~30分鐘後即由淺岸跨入深達1,000公尺以上的凱庫拉海溝區域,此時螢幕上的雲宵塔會由只顯示半座,快速的變化增長成三座垂直相頂在一起的圖形,遊客心境亦隨塔增而上衝,因為越來越接近鯨魚的棲息處了.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839
賞鯨:
依據Whale watching公司多年經驗,出船看到鯨魚的機會高達95%,是以船公司大膽招徠之廣告上寫著-「不見鯨魚,退費80%」,問題是已經跑了那麼遠的路程了,就是要來看鯨魚,誰還在乎退多少! 相信大伙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才是,因此不論原因我們要鯨魚,不要退費;大概船長也是將心比心,每回出航總是盡力尋尋覓覓,有時好不容易看到一兩隻鯨魚,遊客已大呼值回票價時,船長似乎還不滿意,更全然不顧那些已暈的七昏八素,吐的胃酸都溢出的可憐遊客,仍堅持航向另一區域,船長解釋說:「因為40~50分鐘前那海域曾出現數隻鯨魚,推算隨時可能會再出水換氣」,因此在暈船者哀號叫”No!”與不暈者高興大叫”Yes!”聲中,宣佈遊客歸座繼續航程,覓鯨去也!
船長在航行途中不斷以無線電跟其他賞鯨船或賞鯨直昇機互通鯨魚出沒的訊息,原則上船長絕對不用聲納等探測儀器,來探索魚群,以避免傷害到鯨魚,由於鯨魚係靠自身放射音波定位,因此船體甚至連船上馬桶的沖水設施,均經過特殊設計以降低噪音, 船員們也靠經驗來找鯨魚,他們依據多久前哪一塊海域曾出現過鯨魚,即可推算還有多久鯨魚會再出水換氣,而提前抵達守株待兔,並以長杆上裝備有海底麥克風的探測杆,伸入海中借著耳機,尋找鯨魚浮起的跡象,當鯨魚終於浮出水面,船長以慢機操控船身,永遠以船頭對魚尾或魚的後側,並保持在30公尺的距離觀賞,以免干擾鯨魚的換氣活動,此時所有遊客在獲得船長的首肯後,立即一窩蜂的從船艙衝上船舷或甲板(上層露天甲板取景較易),相機卡擦卡擦拍個不停,當船長突然廣播說:”She is going to dive! Let your camera READY!”, 按鯨魚換氣完成轉身預備再入水的一霎那間,是最著名的魚擺尾入水的鏡頭,船長就是要提醒大家把握機會,抓到這令人感動且稍縱即逝的一刻!
抹香鯨:
凱庫拉的賞鯨活動雖說可見到多種鯨魚,但筆者多次來此,除了看過一次幼小的翅鯨外,餘見到地均是抹香鯨(Sperm Whale),一般一處海域出現1~2隻,即屬難能可貴了,因此船長總會再轉場另尋其他賞鯨機會,必讓遊人滿意方歸,但筆者有幸與雄獅旅遊的紐澳線控林永恩小姐,於2008年 12月31日下午,在同一水域竟先後出現了9隻大小不同的抹香鯨,牠們不但浮游在一起,更自動排成一排,讓遊客high上了天,連船員均以為是難得一見的奇觀,全船遊客大感運氣絕佳,下船後雖去買了張樂透,可惜沒中.
按抹香鯨有白色油狀分泌物,西方人誤以為是精子,故取名為Sperm Whale,如果按字面翻譯Sperm是精子,似應譯成「精子鯨魚」,但實際上該白色油狀分泌物,係鯨魚胃中存有為消化的烏賊而分泌的膽汁,在其腸中累積凝結成為的固態物,因係珍貴的香料原料,被稱為「龍涎香」,是以我們叫它抹香鯨,又因其頭部較大,又被稱為「巨頭鯨」,按其頭部呈方型而非一般鯨魚的流線型,佔全身長度的40%,真是大頭! 大頭!下雨不愁.
抹香鯨體型是世界第三巨大的鯨魚,也是體型最大的齒鯨(按藍鯨體型第一,鰭鯨具次,但均非齒鯨),身軀呈深灰到棕色,嘴緣呈百色,無背鰭但有小塊類背鰭的隆起,下顎有18~25顆牙,單一氣孔長於頭前端左側,故換氣時氣體前傾45度,體重可超過100公斤,身長一般18公尺,最長可達20公尺, 一般鯨魚每次下潛時間為30~60分鐘,但最長有達到2.5小時的紀錄, 抹香鯨每次浮出水面換氣僅5~10分鐘,由於身軀大部份被海水覆蓋,遊客只能見到噴孔後方至背鰭的部份.
抹香鯨喜組一夫多妻制的小家庭(其他種類鯨魚成群習性較不顯著),一般鯨魚平均9~12個月懷孕一次,但抹香鯨約每16個月才懷孕一次,均為胎生,幼鯨出生後由母鯨哺予乳汁,公鯨職司保護,是以船隻靠太近或其他雄鯨接近,公抹香鯨會主動攻擊.
結語:
由基督城北上沿著「高山太平洋金三角公路」可以選擇三角頂之三處地點拜訪,包含「凱庫拉」(Kaikoura)、「漢默溫泉」(Hanmer Springs)或是「懷帕拉」(Waipara);其中「凱庫拉」以觀賞海洋哺乳動物聞名,背山面海的安靜小漁村,在這裡可以觀賞鯨魚、海豚、海豹,甚至可以和鯊魚一起潛水; 「漢默溫泉」是一個擁有溫泉美人湯的Spa小鎮,綠意盎然的橡木林中,充斥各種休閒活動,如登山越戰車、健行、噴射船、高空彈跳等,更可於露天溫泉中放鬆心靈,疏解疲勞;而「懷帕拉」是紐西蘭最新的葡萄園區,可於酒莊中享用午餐,品嘗甘醇的黑皮諾(Pinot Noir)和瑞斯玲(Riesling)葡萄所釀製的佳釀,此外當地產的榛果、橄欖油和薰衣草也非常誘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