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最值得推薦的行程--塔斯曼冰河船之旅(老包)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537


有關台灣坊間部份旅行社近來推出”塔斯曼冰河船奇遊”-- 其行程與最大的特色是把原走福司冰河,花費兩天的行程,改走塔斯曼冰河,如此省出一天的行程,分散至但尼丁及啼阿那等區段,此外原走一天的皇后鎮經麥肯西家園回基督城的行程,分為二天既輕鬆了車程,又完成了冰河之旅,全程途中對景點的取捨顯得有為有守,更重要的是有關塔斯曼冰河船之旅,筆者認為是遊覽紐西蘭冰河行中最經典、最深入、最特殊、最值得的行程之一.

一般而言該冰河船之旅,一趟約2.5~3小時之行程(含徒步來回各約25分鐘及搭接駁車來回各約15分鐘等時間,實際坐船時間約1小時)新奇刺激,頗為遊客稱道(未聞有暈船情事), 該公司原有船隻數僅三騪,每騪船只能乘載8~9人(08年10月起該公司增加至四騪船,載客數分別為15*2及 8*2,亦即一次最多乘載量為46人);由於船隻快速行進時,風速及冰溫,會有寒凍感,即使夏季仍宜穿較厚衣服,惟徒步於冰河谷地時,又會因日照而感覺乾熱,斯時厚衣無法著身,是以夏季宜採洋蔥式穿法,走路時一件件脫,登船前一件件加.

有關塔斯曼冰河船之旅的相關訊息如下: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200537

(1). 隱士旅館出發-

由Hermitage Hotel(隱士旅館)門前直線往庫克山,看似近在咫尺,實際上仍有60公里之遙,同時旅館左側之山看似高過庫克山,但實際上要低其500公尺之多;原則上紐西蘭之冰河分為兩種,一為 Hanging Glacier(懸掛式冰河)-一般為間歇性冰河, 生成於冬季冰雪堆積較厚之山凹中,壽命由數月至數年,表面較乾淨無太多沙石,另一為 Valley Glacier(山谷式冰河)-即一般紐西蘭常見之冰河,包括西海岸之福司冰河及南島中線之塔斯曼冰河均屬此流.

(2).冰河源頭-

陳年積雪在四面環山之谷地(碗公型),堆擠形成冰河的源頭,擠破較薄的山壁,持續流向低處, 即使以擁有全世界流速最快的塔斯曼冰河而言,仍需要歷經達500年之久方能流至 27公里外的塔斯曼冰河湖,是以塔斯曼冰河湖中之浮冰,抵達湖面之先後次序雖有先後,但其最原始成型一般均約在500歲高齡之譜.

(3).土石流區-

南極大陸因地殼變動,向北分出了澳紐陸塊,其東惻再分出了紐西蘭,其中之庫克山群在印度及太平洋版塊相擠下, 造就了碎石、沙土、小岩屑充斥的年輕紐西蘭地型(此地山壁與皇后鎮週遭山勢,均由巨大石塊的山壁組成的結構明顯不同),遇雨即奔塌成土石流區,是以週遭山岩難成樹木著根茁壯之處所,僅有芒草充斥.

(4). 塔斯曼冰河簡史-

過去塔斯曼冰河之冰河主體流經目前觀光客徒步至塔斯曼冰河湖前之峽谷時,冰層曾經厚達800公尺之多,當時冰河頂較目前觀光客所踏足之碎石河床谷更高出達200公尺,幾乎與目前河床兩惻高山齊平,從兩惻山壁之遭冰河垂直切割之刻痕,依然歷歷可見,而當時冰河底層,較目前碎石河床谷,更低出600公尺之深,惜冰河退縮後, 冰層中夾帶之大量沙石,淤塞形成今日達600公尺之深的碎石河床谷地;此外兩側高山谷中,往往在與冰河河道垂直走向的兩山交會間,形成了一個個小U型的峽谷,這些小U型的峽谷 ,即為當初冰河主體之支流 ,匯集兩側小冰河之冰川,擠入當時主冰河中之遺跡.

(5). 登船碼頭-

塔斯曼冰河湖尾端即登船碼頭附近的水深約120公尺,但該冰河湖接近冰河河道尾端之湖面深度卻深達200公尺之多,是以脫離冰河主體之大塊浮冰,往往卡在水深介於 200~120公尺深的湖水中,待次第溶解縮小體積後 ,方才流入湖的尾端及啣接湖尾的Tasman河,最後才流入湖水呈牛奶藍般顏色的Lake Pukaki,事實上該冰河湖在25 年前仍充斥滿冰層,惟近年來浮冰相對減少,且湖中已難再見大塊冰層了.

(6).冰河層次分明-

塔斯曼冰河最早成型於Tasman山及庫克山間的四面環山之谷地,一層或多層雪上,落下谷側山壁間塌下之碎石、沙土或植物, 陳雪堆積形成巨大的冰塊,即所謂冰河的源頭,該巨冰衝破較薄的山壁,持續向低處流動, 是以遠觀冰河像似層次分明的年輪,白中帶淺藍的冰塊夾雜著層層疊疊的土石雜物;當冰河朝陽面之冰塊,在陽光照射或較暖的雨水沖刷下,層次分明的冰塊陸續溶解,而夾層中之沙石等雜質就次第露頭累積,形成冰河冰面上充斥的黑灰色大小石塊及沙土的堆積,類似將一塊千層派中之麵糊層抽離(冰層溶化),僅餘下黑色的肉泥層層相疊(原分散於各冰層中之薄沙石,冰化後累疊成厚沙石層),雖不美觀但卻是冰河體不至快速溶化的保護膜.

(7). 湖中浮冰-

塔斯曼冰河湖中之浮冰可粗分老、中、輕三類, 年輕者為剛由主冰河分裂跌入至冰河湖中,或原已於冰河湖中載浮載沉一段時日,但因溶解或分裂,導至頭重腳輕,首尾顛倒, 原埋藏在水下之冰塊,因受流水侵蝕或經流水切割成為凹凸嶙峋,角度分明,造型怪異,但卻晶瑩剔透,呈透寶藍光芒之冰塊(藍光在太陽朝射下20~60分鐘,即喪失該絢爛的藍彩,歸回一般之冰色),受水色阻隔,無法一觀其貌,現翻轉朝上,煞是美觀,小塊者手掌大小,隨手自水中拾起,當冰棒允吸別有風味;至於老、中二類之浮冰,大焉者如數個籃球場大小(船老大會視機會 ,擇適當浮冰,讓觀光客登冰山而曉天下,惟冰塊溼滑應極為小心攀爬),小者也有轎車大小,因表層朝陽面之冰層溶化,亦形成冰面上充斥黑灰色大小石塊及沙土的堆積之情景,其中沙土堆積越厚則年齡越高.

(8). 浮冰怪異造型-

塔斯曼冰河湖中之浮冰,露出水面者不過佔該浮冰的1/10,水面下者才是浮冰之主要部份,而水面上之浮冰則常成頭大腰小之情形,主要是因浮冰近水之腰部,不斷接觸水溫較高之湖水,且不斷受波濤浪花之衝擊,而漸行消瘦,甚至成為蘑菇狀之奇景.

(9). 冰河湖水色-

塔斯曼冰河湖及Tasman河中之水色,為灰白色,主要是當地石灰石地形,因遭受冰河底層流動時之切刮,而刮下大量的灰色石灰石粉粉末所至,至於其水溫要比一般山泉水更冷.

結語-

未見冰河前以為冰河面平坦,即使遠眺時,仍以為冰河頂似是平坦,惟實際上冰河頂面極為崎嶇不平,一至二公尺的距離中常出現二至三個深溝,上下落差常高達3~4層樓房(甚至深100 公尺),深溝中又充斥有大小洞穴(大者可行十輪卡車,小者剛好卡住您的腳踝),況且冰川上常有看似冰厚如數尺,實際上薄如寸分之情 況(紐西蘭即有資深專業導遊,踏錯冰層跌入深淵之記錄),是以一般之觀光客不論風險或體力均無緣也不宜一探冰川究竟,甚至根本連冰都摸不到,只能於河谷中徒步至冰河的前緣照相覽勝,惟有因參加「塔斯曼冰河船之旅」-方有機會手觸或踏足浮冰,但仍有無法總覽冰河全景之憾,;是以天氣許可的話遊客宜考慮搭直昇機鳥瞰並降落冰河源頭(直昇機飛行非常平穩且安全,紐西蘭人對安全簡直到潔癖的地步),如此不但能綜觀冰河全景,如再帶包果醬降落冰河源頭,尚可一嘗自製天然「剉冰」之素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guin1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